2011年6月1日 星期三

小門鯨魚洞

(圖/文:游于庭)
小門鯨魚洞

小門嶼位於西嶼島的北端,和西嶼島的中間隔了一條200M的水道,原本與西嶼島是連在一起的,但因為地質作用而分開,現在有拱橋相連,對外交通還算方便。小門素有吼門之珠的稱呼,澎湖群島的很多值得觀賞的景觀在這裡都看的到,猶如澎湖群島的縮小版!

鯨魚洞,是由海蝕作用而形成的一個海蝕洞,有人說,是因為像鯨魚才稱為鯨魚洞,也有人說,是因為有鯨魚擱淺才稱為鯨魚洞,雖然傳說百百種,但是,鯨魚洞令人流連忘返的地質景觀仍是重點所在。

2011年4月14日 星期四

大義宮

(文/許雅禎 圖,資料來源/游于庭)

位於西嶼鄉竹灣社區,奉祀武聖關公,約有兩百多年歷史。地底岩洞是其特色,有珊瑚陳列,配合五彩燈光。洞內闢有許願池,池內有綠蠵龜,根據廟方說法,若讓錢幣落在龜背上,所許的願望容易實現。只是這似乎與世界保育潮流相違背。

2011年4月13日 星期三

跨海大橋

(文/吉卉羚 圖,資料來源/游于庭)

澎湖開始為觀光勝地也是由跨海大橋開始,舊橋於民國54年開始動工,於民國59年完工,原橋長度為2478M,但是20多年中,舊橋受到東北季風的侵襲,交通量的增多,漸漸的舊橋開始不敷使用

所以於民國73年開始重新動工,在原有的舊橋邊開始進行新橋的建設,民國85年完工,改建後的橋也變長了2494M。而跨海大橋的招牌上的「澎湖跨海大橋」6個字原為平均分布於招牌上,但因旅客常常為了拍照而到路中央去,不但危險,而且也讓交通受到影響,所以將所有的字通通移至左邊!

2011年4月12日 星期二

通樑古榕

(文/諸葛于暄 圖,資料來源/游于庭)

通梁古榕
通梁古榕座落在保安宮的廣場上,其樹種為白榕,本身就氣根茂密盤根錯節,所以共有97條氣根因接觸到地面,而變成了支柱根,使榕樹向四方擴展支條枝繁葉茂,加大樹冠,而形成天然的遮陽棚,綠陰覆蓋660平方公尺。

傳說在明朝永歷二十七年間(1673),有艘商船在吼門水道遇難沉沒,僅剩一株樹苗漂流至岸邊為村長拾獲而栽種,就這樣,展開他三百年於天地間的奮鬥,不像在台灣本島所見的神木,這棵大榕樹沒有環抱不了的樹幹,在草木不易生長的澎湖蔚為奇觀而被奉為神木,更獲選為澎湖縣樹。


保安宮

保安宮建於1645年,後於1670年(康熙9年)拆除重建,現在供俸的是康府三王&黑府王爺!廟門前的石鼓據說為舊廟所有,石鼓上面的精緻雕刻很不錯,上面有兔子&松鼠(一子多胎)、芭蕉葉(招子)、葡萄藤(子嗣不斷)、螃蟹(有甲殼,取諧音代表科甲即功名之意)、松鶴(長壽)。

2011年4月11日 星期一

中屯風車

(文:呂淑芬 圖,資料來源:游于庭)
車經北環旅遊路線,過中正橋會發現碧海藍天下輝映著八支雪白的風車
然後你就會在一些國語歌曲的影片裡頭憶起這樣的場景,忍不住下車步行到風車下,才發現這風車原來不管是管高或葉片都是如此巨大,冬季的東北季風或夏季的偏南風在風車葉片間化成更氣勢澎湃的咻鳴,這就是澎湖有名的中屯風力發電。
澎湖其實最早的風力發電設備是在後寮村,接著在七美村東邊山地上也設置了風力發電設施兩座,但都因為設計瑕疵而無法運轉,紛紛拆卸,一直到採取德國製造的風車設備,風車可以克服風向不同調整面朝的方位(澎湖冬季吹東北季風、夏季則是西南風為主),及車葉轉輪設計改良成輕質材料後,風車發地的歷史才正式在中屯誕生,也將中屯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村落帶向了觀光舞台。

目前中屯風車共有八座,發電量佔澎湖總發電量約12%,發電成本每度約3塊,表面上看來似乎比火力發電的的每度5塊來得經濟實惠,但實際上風力發電是看天吃飯,不可能每日都可順利運轉等量的電能,所以加上機器折舊費用後,發電成本其實也不低。

2011年3月10日 星期四

北環吃透透玩瘋瘋

                   (文/諸葛于暄 ; 資料來源/游于庭)
我們的行程:
學校→跨海大橋→大義宮→二崁大菓葉柱狀玄武岩→五孔頂砲台→西嶼西臺→西嶼燈塔→夢幻沙灘→鯨魚洞→學校。

打算要吃的小吃:
跨海易家仙人掌冰、二崁杏仁茶、枕頭餅、花生粿、金瓜粿、鯨魚洞的燒酒螺、生海膽、小管麵線、西臺花枝丸、外垵炸粿……等。



以上是我們大致的行程,之後會為大家一一介紹,謝謝老師及各位同學。

組員資料

                 (文:諸葛于暄)
組長:
  諸葛于暄 0982-876-842 a8672542@yahoo.com.tw

組員:
  許雅禎  0980-875-303 yachen_0311@yahoo.com.tw
  吉卉羚  0977-362-621 j37896@yahoo.com.tw
  呂淑芬  0977-380-382 well_snoopy@yahoo.com.tw
  游于庭  0985-406-427 yces0928@yahoo.com.tw